好蜂蜜为什么不结晶?
一到冬季,很多品种的蜂蜜都会出现结晶,有些人会认为这是掺入了白糖,其实这是一种误会。蜂蜜近似于饱和溶液,在温度较低时,过多溶质就会析出,出现结晶现象。
尤其是当气温降到13~14℃时,结晶加快。蜂蜜结晶是一种物理现象,化学成分、营养价值都未发生变化,不影响蜂蜜的质量。析出的晶体是葡萄糖,而不是白糖(这种晶体在口中会容易溶化,甜度不如白糖,并且有蜜香味)。
蜂蜜结晶除与气温有关外,还与蜂蜜的种类、含水量有关。通常葡萄糖含量高的蜂蜜易结晶,如荆条蜜、油菜蜜等,而果糖含量高的洋槐蜜、枣花蜜则不易结晶。全部结晶的蜂蜜,含水少,品质好,不易变质;只有部分结晶的蜂蜜,液态部分含水多,易发酵,应及时食用,不宜长期保存。
好蜂蜜为什么不结晶?
好的蜂蜜也会结晶,这是正常现象。
虽然蜂蜜很耐存放,但是由于嗜渗酵母的存在,日常生活中储存蜂蜜还是要注意储存条件。钟凯表示,嗜渗酵母最喜欢的温度是25—37摄氏度,因此,蜂蜜应当放在阴凉、通风、避光处,可以冷藏。冷藏时蜂蜜会产生白色结晶属正常现象,是一种物理变化,蜂蜜本身的成分没有产生变化,可放心食用。
扩展资料
蜂蜜作用
1、提高免疫力
蜂蜜中含有的多种酶和矿物质,发生协同作用后,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实验研究证明,用蜂蜜饲喂小鼠,可以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2、促进钙吸收
蜂蜜能防止中老年妇女因钙流失而引起的骨质疏松。这是因为蜂蜜中的硼能增加雌激素活性,防止钙的流失。
3、改善睡眠
蜂蜜可缓解神经紧张,促进睡眠,并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蜂蜜中的葡萄糖、维生素、镁、磷、钙等能够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睡眠。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蜂蜜怎么还会有保质期?
椴树蜂蜜为什么不结晶?
1、就蜜种而言,椴树蜜、油菜蜜容易结晶。洋槐蜜、枣花蜜不易结晶。
2、结晶的蜜一般都是浓度高,水分低,而温度又在适宜的13、14度左右。
3、结晶以后不需尽快饮用,结晶以后反而品质更稳定。
4、结晶蜜不影响质量。
5、结晶变成液态蜜可以用加热的办法。但极不推荐这种办法,会破坏蜂蜜质量。
6、放不放柠檬和易不易结晶没关系。和气温、浓度、蜜种有关系。
为什么有的蜂蜜结晶有的蜂蜜不结晶
有的蜂蜜结晶有的蜂蜜不结晶原因如下:
1、可能是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比例比较小而导致不容易结晶,
2、温度较高时蜂蜜不容易结晶。
3、不良商家直接往蜂蜜中掺麦芽糖浆而使蜂蜜永久不结晶。
4、市场上销售的低价蜜多数都是假蜂蜜,而假蜂蜜一般是不会结晶的。
相关资料:
蜂蜜结晶是蜂蜜固有的特性,也就是说所有自然成熟蜜都会结晶,区别仅仅是结晶难易度不同而已,结晶的不一定是真蜂蜜,但是完全不结晶的蜂蜜一定是假蜂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