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水产养殖有哪些模式?
按养殖类型,全国稻田种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稻蟹共生”模式
“稻蟹共生”模式以辽宁“盘山模式”为典型代表。
2007年该模式经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渔业局现场验收,给予高度评价,2008年开始在全省推广,2011年在全国推广养殖面积达130万亩。
(2)“稻虾连作”模式
该养殖模式主要在长江中游,水稻与小龙虾连作,以湖北省潜江为典型代表。主要利用池塘低洼的单季稻田,7月份插秧、11月初收割,收割后稻草还田,然后灌水放养种虾繁育虾苗。第二年开春后,施有机肥、补充部分菜饼饲料,4月中旬至水稻插秧前开始捕捞。
2009年湖北稻田饲养小龙虾面积达312万亩,产量达25万吨。单是潜江市的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就达20万亩。
(3)“蟹(虾、鳖)池种稻”模式
该养殖模式主要在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地区。对原来的池塘,采用增加池边青坎面积和池中台地面积,以保持水深10~20厘米水位,种植水稻。池中饲养适宜浅水、水陆两栖的特种水产品(河蟹、小龙虾、中华鳖),按养殖对象可分为:“虾池种稻”模式、“蟹池种稻”模式和“鳖池种稻”模式。
(4)“鳖稻轮作”模式
该养殖模式主要以浙江德清县清溪鳖业有限公司为代表,采用稻鳖轮作,一年养成鳖,第二年种水稻,两年一个轮作周期。
近海水产养殖方式主要有哪些
近海水产养殖是指在近岸浅水区域,利用多种养殖方式如虾池、网箱、浮筏、定置网具等进行的各种形式和水平的养殖活动。我国养虾发展很快,年产量达到16.5万吨(未包括台湾省),占世界养虾量的29.2%。随着对虾养殖技术日趋成熟,对虾养殖产量逐年上升,由亩产十几千克上升到200~400千克。世界贝类养殖品种共计44种。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牡蛎产量最高,贻贝类、扇贝类产量随居第三位,中、日两国是世界上贝类养殖较多的国家。按目前人工养殖贝类的发展速度,预计到本世纪末,世界贝类产量可达到760万吨。随着贝类人工养殖品种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展,天然贝苗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相应促进了工厂化贝类育苗业的发展。目前亚洲贝类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3。海藻类增养殖历史不长,养殖种类主要有海带、裙带菜、紫菜、石花菜等。近海水产养殖业的水平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殖产品、区位和养殖方法。
发达国家多采用密集型养殖法,其养殖水平受市场经济和资源竞争所驱动,这种状态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发展中国家多以分散型或半密集型养殖为主,虽然占用海域面积大,但管理水平较差,产量并不高。
中山水产养殖有哪些
中山水产养殖有中山市海惠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中山市顺雄绿洲农业有限公司、中山市强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这3家公司也是坦洲镇新增的三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坚持“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走联农带农之路,着力为坦洲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企业贡献。这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20年共辐射带动坦洲农户数达167户,2020年共带动农户户均收入约8.1万元,带动农户水产养殖面积3700多亩,带动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收入总额约58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