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中秋十大特色风俗?

更新于:2023-06-18 13:57:23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吃番薯芋博饼在闽南地区,中秋节博(卜)状元饼的习俗非常盛行。中秋博状元饼一般在中秋节前十天就开始,高潮是中秋之夜。博饼活动以“会”的形式进行,一般一“会”四、五人为宜。一

吃番薯芋

博饼

在闽南地区,中秋节博(卜)状元饼的习俗非常盛行。中秋博状元饼一般在中秋节前十天就开始,高潮是中秋之夜。博饼活动以“会”的形式进行,一般一“会”四、五人为宜。一“会”饼由级别不一的六十三块饼组成。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一个,对堂(探花)饼二个,三红(榜眼)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十六个,一秀(秀才)饼三十二个。

水上赏月

泉州人于此夕荡舟笋江。厦门也有驾舟于鹭江中流赏月之俗。福州闽江更是中秋观灯赏月的泛舟之处。万寿桥下,水上居民常集中在一起赏月、“盘诗”。

拜月

在政和,中秋夜女子陈设香案置月饼、瓜果之类,未嫁者多就案前拜之,称“拜月”。连城民间称月神为“月光妈”,赏月时也有拜月的习俗。

漳州、上杭等地则称“请月姑”。上杭之俗更奇,请月姑时,将一小筐放在盘中,据说月神降临,筐便会自动上升,并有剥啄声,女子便计其数以卜灾祥。在建宁,中秋夜有的妇女对月问吉凶,俗称“请木杓神”。

泰宁、永定一带,妇女不但“请月姑”,而且还“等月华”。“等月华”又称“待月华”,民间传说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间,便把月宫中的一些宝贝撒下,谁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

听香

“八月十五,听香吃芋”,其中“听香”说的就是泉州中秋的一个习俗。中秋夜,想祈求神明指点的妇女,会到附近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点上一炷香向神明表白心事。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以第一句入耳的话作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这种习俗虽然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含有猜谜般的游戏成分,因而劳动妇女乐而为之。

偷菜偷葱

泉州民谚中有“偷葱嫁好夫,偷菜配好婿”的说法。因此,还没出嫁的姑娘可以在中秋夜象征式的摘别人家的菜,而没有人会去责怪。

烧塔仔

过去中秋,闽南孩童有烧塔仔的习俗,捡瓦片,叠塔仔,盖到七层就不会再往上高了。扫来树枝树叶放进塔中烧,烧得通红通红的,如今可是很难得一见了。据说,“烧塔仔”的习俗相传源起元朝末年,当时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便相约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从此,“烧塔仔”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

牵?藏

晋江围头,每到农历???五,流传着?种“牵?藏”的习俗。原来,过去出海捕鱼的渔民不幸遇难后,亲?为了超度死者的魂灵,就??种纸糊的?笼,放在海?中浸泡,直?3个?笼都牵引破了,才代表超度仪式已经结束。

放“孔明灯”

中秋之夜,放飞孔明灯也是泉州人的一种乐趣。代表招财、镇宅、保平安、求事业、求婚姻子嗣等心愿的孔明灯,在夜色下徐徐上升,与空中明月交相辉映,既放飞了孔明灯又放飞了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