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多因天气冷热失常所致,内伤咳嗽为脏腑的功能失调,肺脏虚弱或他脏有病累及脏腑。用中医的说法就是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咳嗽。现代医学中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疾病也会导致咳嗽。怎么来缓解咳嗽呢?今天我们就从中医和现代医学两方面来聊一聊!
中医药食疗止咳
1.咳嗽声重,痰白稀薄,伴有鼻塞流涕,头痛、怕冷、发热,舌苔白者多因风寒袭肺所致。
这类咳嗽适合选择通宣理肺丸、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合剂等。
饮食上建议多喝热饮,热水,也可以用白萝卜和甜杏仁加水放入冰糖煮水喝。
为什么要追我?2.咳嗽声粗,痰黄而稠,咳痰不爽,口渴咽干,常伴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舌苔薄黄,多因风热犯肺所致。
这类咳嗽适合选择急支糖浆、止咳枇杷露、鲜竹沥液等。
饮食上建议用枇杷叶煮水喝,或者用枇杷叶煮水后,取汁用来煮粳米成粥喝。
3.咳嗽反复发作,痰多色白稠厚且黏,容易咳出,胸脘满闷,时有呕恶,纳呆。疲惫,舌苔白。多因痰湿蕴肺所致。
这类咳嗽适合选择蛇胆陈皮末或蛇胆川贝液。
饮食上建议多喝热饮,也可以用陈皮泡水加入适量冰糖调味热饮。
4.咳嗽气促,严重的可能会有胸胁疼痛的感觉,痰黄且黏稠质厚,痰不容易咳出来,口干想喝水,便秘且舌红苔黄,多因痰热壅肺所致。
这类咳嗽适当选用橘红丸或蛇胆川贝液。
饮食上建议用川贝与梨煮熟,吃犁喝汤,也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止咳的水果,比如:梨、枇杷、荸荠等。
5.干咳无痰,痰少而且粘稠,或痰中带血,喉咙痒,声音嘶哑,口舌干燥,或有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的感觉,还会有盗汗没有力气的感觉,舌头红,舌苔少,多因肺阴亏虚所致。
这类咳嗽适合选用养阴清肺膏或止咳枇杷露。
饮食上建议吃沙参山药粥会有不错的帮助,用沙参30g,山药60g,水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适量,煮粥即可。也可以用沙参、麦冬泡水代茶饮。
现代医学的止咳方式很多时候咳嗽找医生处理,医生很少会直接给你止咳药,特别是小孩子,如果咳嗽不建议用止咳药,比如那些有强效镇咳效果的药物,抑制了咳嗽会发生危险。
也就是说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不建议一咳嗽就用止咳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生病了,身体需要通过咳嗽的方式帮助排出一些代谢物,最常见的是分泌物“痰”。而有一些则是刺激性的咳嗽。比如冷空气亦或者空气刺激原等都会导致咳嗽。
总的来说单独的咳嗽可能就只是一种呼吸道的症状,只有合并了其它症状和原因后,我们才能确定咳嗽的病因。而处理上也是多以处理病因为主。很少以单独的镇咳为目的,到要说咳嗽的病因就海了去了。
比如:
1.干咳多见于非感染性的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的初期:
病毒感染、哮喘、支气管痉挛、呼吸道过敏、接触粉尘、烟雾和化学物质、气道吸入异物。
2.排痰性咳嗽多见于感染性疾病:
呼吸系统病毒性感染及病毒引起的感冒后咳嗽、呼吸系统细菌性感染即病毒感染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炎,鼻窦炎,肺炎及肺结核、慢性肺部疾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鼻涕流至咽喉后方“清嗓子”咳嗽、胃-食管反流导致慢性咳嗽。
常见但是并不常用的镇咳药:
可待因、右美沙芬——有效抑制大脑咳嗽中枢,相对右美沙芬更为安全一些,不会成瘾。
镇咳药能抑制或抑制咳嗽反射吗,对于影响睡眠的干咳最有效,但对于有痰的咳嗽,除非明显影响睡眠,否则不建议轻易使用镇咳药。
常用的还是祛痰药,大多咳嗽都是因为有痰,所以把痰咳出来之后咳嗽就能缓解,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祛痰药祛痰从而减少咳嗽。比如氨溴索能减少粘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粘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氯化铵、碘化钾、氨溴索都是不错的祛痰药。
总结总的来说咳嗽不要盲目的药物镇咳,如果能够找到病因就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应该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多喝水稀释痰液让其容易咳出,平时应该预防感冒,外出戴口罩,勤洗手,流感期间避免到人多的场合聚集,对免疫力低下的人注射流感育苗减少流感发生。
睡觉的时候抬高床头能够缓解干咳,用加湿器能够对一些咳嗽缓解有帮助。
还有不要忘了前面提到的一些小食疗方式帮助你缓解哟!不要一次性就吃太多的药物,相信很多人的咳嗽都是感冒咳嗽,一般就是其7天左右就会有缓解,如果超过七天,或者咳嗽严重的情况下还是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