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是怎么回事?如何才能除湿气呢?

更新于:2022-09-02 08:22:44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湿气“缠身”,起床时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是提醒你要除湿了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初秋了,但是天气依然炎热,又加上秋季雨季较多,高温多雨的天气里,湿气容易向上蒸腾,久而久之,人体内就

湿气“缠身”,起床时身体会发出3个“信号”,是提醒你要除湿了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初秋了,但是天气依然炎热,又加上秋季雨季较多,高温多雨的天气里,湿气容易向上蒸腾,久而久之,人体内就会慢慢堆积起湿气。

中医常说:“湿气重,百病生”,湿气一旦入体,就很难摆脱,而且,湿气并不会“单兵作战”,还会带着其他五邪一起影响人们身体健康,所以近期,祛湿气,已经成为了大家热门讨论的话题。

湿气的表现往往不明显,而且也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它确实是埋伏在我们体内,逮住机会,就会危害我们的身体。

当湿气侵袭身体时,起床的时候,身体会给你发出3个信号,中一个就应该除湿了。

1、起床之后,依然疲惫

如果前一天晚上,并没有熬夜或者晚睡,但是第二天起来依然感觉很疲惫,感觉没睡过,而且已经持续很长时间都是这种状态,那么就有可能是湿气重了,同时还会伴随着四肢发沉或者酸痛,打不起精神,感觉就像是身体被一件湿衣服包裹一样。

2、起床上厕所时,观察便便情况

若起床后如厕时,发现大便溏软不成形,颜色发青,酸臭味,并且容易粘在厕所上,不易冲走,那么多半是湿气在“捣鬼”,使脾胃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导致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法排出,就造成了便便里的水分较多,所以才有这种情况。

3、起床刷牙的时候,看舌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早上起来,通过观察舌头情况,也能发现我们体内是否有湿气,如果舌头肿大,并且舌边还有明显的牙齿印,舌苔厚腻,颜色是发黄或者发白的,就说明你的体内有湿气了。

除了上述的3点以外,湿气重还有这些表现。

长期不祛湿气,身体还会有7个表现

1、睡觉容易流口水,打呼声响。

2、容易腹泻,或者是食欲不佳。

3、在夏天也是手脚冰冷,爱出虚汗。

4、女性容易白带异常,有异味。

5、反复长痘,脸部容易冒油。

6、身材虚胖,小肚子赘肉明显,小腿水肿

7、有眼袋,比较肿

体内湿气重的人,平时记住有4个“禁忌”,千万别碰。

1、忌酗酒无度

平时喜欢小酌两杯的朋友需要注意了,饮酒过度,会对脾脏造成影响,脾脏受到了影响,那么排湿的功能就会减弱,所以平时还是应该少喝酒。

2、忌过于疲劳

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是也要记得休息,过度劳累会使肠胃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食物无法被完全吸收,加重脾胃负担,所以也会使多余的水分无法排出去。

3、忌生冷食品

脾脏尤其不喜欢生冷食品,这类食品虽然解暑,但是也不宜多吃,容易增加脾脏负担,使其运化水湿的能力减弱,从而导致湿气无法快速排出,使湿气在体内堆积过多。

4、忌贪凉睡地板

很多人到了炎热的夏天,就喜欢睡地板,或者是赤脚走路,这都是不可取的,很容易是湿气从脚部进入体内,或者是一整天都待在空调房内,也是很容易使体内堆积湿气的。

当发现自己体内有湿气的时候,就需要赶紧排湿了,那么该如何排掉体内湿气呢?

中医认为,排湿的关键在于健脾,脾脏养好了,湿气自然就少了。

湿气既然是中医的理论,那么中医对于排湿气也是有一套比较严谨,也有逻辑的方法,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所以,只要把脾养好了,那么湿气也就容易排出体外,这在《脾胃论》里是有记载的。

排湿健脾的方子叫赤豆无湿茶,是以赤小豆、薏苡仁、红豆、大麦、苦荞、芡实、甘草、栀子、橘皮等材料组成,用开水冲泡成茶后代水饮,坚持喝,可以排出体内湿气。

此方搭配合理,材料缺一不可,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的作用,比如:

薏苡仁:是很多除湿气的方子中,都用到的材料,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但是单一食材过于寒性,所以必须搭配其他材料,减轻寒性,作用也会更好。

赤小豆:薏苡仁的好搭档,常用于健脾和胃,消水肿,排湿气。

芡实:补脾止泻,除湿止带,又被叫做“水中人参”,对促进湿气排出有很好的帮助。

剩余几种材料,也都是对促进体内湿气排出有帮助的,同时也能健脾和胃,让脾脏变得强大。

除了食疗排湿以外,想要排出湿气,平时还要做好2件事

1、睡前用花椒泡脚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泡个脚,可以促进睡眠,缓解疲劳,如果在水里再撒一把花椒,则可以促进体内湿气排出,同时加速血液循环,水温达到40度左右即可,泡至微微发汗就行了。

2、坚持运动

运动是非常好的排湿方法,能够调理脾脏功能,同时促进新陈代谢,使体内的湿气能够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不过如果是脾虚的话,就不能做激烈的运动,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柔和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散步、慢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