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有科学依据吗?

更新于:2022-08-22 06:32:56 知识问答 万阅读
最佳答案据介绍,根据“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每年三伏季节阳气正旺之时,是各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在此期间,人体腠理疏松、

据介绍,根据“天人合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每年三伏季节阳气正旺之时,是各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阳气最盛的阶段,在此期间,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同时,“冬病夏治法”由来已久,疗效与安全均经得起考验,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治法。自然界存在着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疾病,发病时间以冬季为主。中医认为,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体质状态。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肌体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内寒。所以说各病多以寒邪侵入为外因,以患者体质的阳气不足为内因。寒邪属于中医所说的阴邪,在阴气上升达到顶点的冬季,患者体质处于低潮,接受外界治疗能力也处于不佳时期,所以见效缓慢。而夏季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寒邪则内伏不发,此时采取抑阴祛寒、补充阳气的预防治疗措施,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如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侵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可促使阳虚易感外寒的病体恢复正常,使其在寒冷季节容易抵外寒而不发病或少发病,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张雨星主任为记者详细介绍了冬病夏治的病理。

而常见的“冬病”主要是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等。

简单来说,这个冬病夏治就是在阳气较盛的夏天,运用中医方法,增强自身抵抗力,治疗冬天易得的疾病(譬如咳嗽、哮喘、关节痛冻疮、感冒、气管炎等),防患于未然。

冬病夏治方法都有哪些?

冬病夏治的几个常见方法是:药物内服、药物外擦或外洗、艾灸、刮痧、拔罐等。这几种方法的理论支持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中的“春夏养阳”与《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等思想。

这几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夏天腠理开泻,身体的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和推拿可透过皮肤起到作用。在夏天的时候靠疏通经络气血,把身体底子打好,把免疫力提高起来,以扶正祛邪。

中医把冬病夏治的精髓归为“排寒”。冬病患者本身体质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一片寒冷,这就让内寒遇上了外寒。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在雨天晾衣服,是很困难的。这必然导致“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若寒气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若寒气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四肢不温,手脚发麻等症状。

穴位敷贴也讲究个性化治疗

鉴于冬病导致的后果很不好,不少有治疗欲望和保健意识的人们在夏至时节就开始听从医嘱了,在医院排队买三伏贴。但三伏贴并不适合所有人贴,乱贴三伏贴的人会倒贴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这里的“冬病夏治”针对的是有呼吸系统疾病、有消化类疾病、有骨伤类疾病、有风湿有免疫性疾病、有耳鼻喉科疾病、有儿科疾病、有慢性皮肤病、有妇科疾病的人和虚寒体质者等。前面几种疾病还好理解,但是虚寒体质这个概念让很多人“懵圈”。

简单来说,虚寒体质者通常自身产热不足(没有火力),所以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神倦易困,即使在夏天也要穿着袜子盖被子。这种人在夏天都畏寒,冬天就更难以度过了(以老年人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