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养生要从饮食、睡眠、运动三管齐下。
在饮食方面,古人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会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不利,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的食物。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出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之一,最佳选择为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
在睡眠方面,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自然万物欣欣向荣,人体的阳气顺应自然界变化,也处于一年中最旺盛的状态。如果此时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对人体是有害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平时喜欢睡懒觉的人,到了夏季常常会觉得更疲乏倦怠。
一般来说,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有效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的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若超过1小时,可能会对晚上的睡眠造成干扰,往往适得其反。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较大,如果经常熬夜,更会增加对身体的损害,一般晚上11时以前应当入睡。
至于运动方面,夏季是身体排泄的过程,血气往外走,新陈代谢旺盛,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工作一段时间后最好站起来走一走,做一些腿部运动操。但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个脏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显减弱。外出活动最好选择散步等温和的方式,并避开烈日炽热之时,以防中暑。
三伏天防暑常识
1、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2、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3、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养生在三伏 饮食、睡眠、运动三管齐下科学养生
三伏天如何养生好 哪些人适合三伏天养生
1. 切忌贪凉,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顺应自然,夏季切勿贪凉,不要因为怕热怕出汗而长时间躲在空调房里,要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要适当,保持26℃以上,节能又健康。不加节制的喝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
2. 饮食清淡,消暑生津
在《内经》中就提到了:“用热远热,食亦同法。”意思是,天气炎热时应避免用辛辣温热、大补的食物。要注意清淡解暑,多吃蔬菜水果。天气酷热出汗多,容易伤津耗气,益气养津的食物也不能少,比如百合、大枣、山药等。
建议:平时吃饭可以搭配山药无花果骨头汤,清甜可口,益胃止渴;午后也可以喝一碗百合莲子木瓜糖水,可以消暑生津。
3. 适当运动,排毒养阳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适当的运动锻炼,让身体出出汗,更有利于排出身体的毒素和阳气的舒展。但是锻炼也得讲究轻缓,切忌以出汗多论英雄,汗出多了也会伤及人体津液,阳气也随着出汗就排泄了,因此运动要适度。
建议:锻炼的时间尽量选择清晨或者黄昏时分,天气不太热的时候。
4. 三伏天灸,驱寒补虚
三伏天,除了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同时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候人体内的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肌肤腠理开泄,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中药,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补虚,驱散体内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这就是三伏天灸。
建议:冬天常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人,经常咳嗽感冒、免疫力低下、过敏等人群都可以考虑三伏天灸,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做天灸,确保疗效和安全。
5. 静心养性,安然过“伏”
《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不要对夏天的炎热感到厌恶,情绪要平和不要发怒,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畅,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就是夏天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