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屋底层担心回潮,可以用什么办法预防?
不得不说农村房屋的底层回潮,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居住,比较重要的问题。在生活中,直到发现了底层回潮的时候;在做处理,是比较麻烦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进行修建房屋时,做好提前的预防,是最好处理方式。

农村房屋底层回潮预防方式
已经建好的房屋,底层回潮的预防方式,只能说是亡羊补牢了。如果采取常规方式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不管怎么做,都比不上最初修建时的架空层处理。那么如何做,才能起到好的防回潮效果?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常规方式:最常规的农村底层防回潮的方式,无非就是使用塑料薄膜,或者丙纶之类的防水材料,在地面紧密的铺设一层;之后使用燃烧后的煤渣,在地上厚厚铺设一层,最后用水泥沙灰,批抹一层收光即可。

补充信息:用这样的方式,只能够起到减缓回潮作用,只是地面暂时不会出现回潮,最多不出十年,;等塑料薄膜失效,地面还是会回潮。刚处理之后,地面是不会回潮,但是墙壁却会变为回潮重灾区。首先,墙壁是深入泥土,墙壁一直以来都是湿气的载体,对室内地面大面积,全部进行防回潮施工之后,所有的潮会全部往墙壁转移(地面大面积,全都把出气口封闭住了,湿气只能往墙壁地下跑)。

特殊处理:按照常规方式处理,显然是不行的,地面问题解决妥了;墙壁问题却加重,显然有点得不偿失。只有在不影响整体承重的方式,将原来室内地面垫层去掉;之后分一个等分距离尺寸,在居中打一个大十字深槽,居中开始挖抵拢墙根(400㎜宽度,600㎜深度埋入300㎜直径,长度按照地面居中能有一个1500㎜直径圆圈为准,全部打满孔洞的混泥土管子),然后按照等分,在斜向打两根对等深槽,预埋有孔洞混泥土管道,墙根至居中直径1500㎜圆圈为准。所有管道预埋完毕之后,将泥土回填夯实,然后在地面居中1500㎜圆,位置深挖一口五米左右水井模样的坑井(太深可能真挖出水)。
预埋混泥土管道下半部分无孔,预埋混泥土管,需按照坑井口为最低,找一个30度斜坡状预埋,有利于积水排进坑井。
坑井排水图解如下↓↓
之后使用耐火砖,对坑井进行交错堆砌一个坑洞墙壁,起到蓄水功能,在坑井底部放一个水泵。水泵引管出地面,做好室外排出布管,及电源线穿管预埋,最后做地面垫层回填,使坑井口采取碗倒扣状,逐渐收拢式砌砖,预留500㎜*500㎜检测口,整体地砖铺贴时,做一个活动式地砖补贴即可。
%20补充信息:这是采取混泥土管道,将地底积水采取导入方式,引入地面居中坑井,水到一定程度之后,利用水泵将水抽出,排到室外远一点地方。这方式有点繁琐,但是唯一比较有效的方法,可彻底解决底层回潮,之后不会出现墙壁回潮导致脱皮。

农村底层回潮,怎么预防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
最好的方式只有一个,其实只有采取地面架空方式,才能够永久性避免底层回潮。因为这同商品房地下室功能相同,使地面有效的隔离了,与地底泥土的直接接触,仅有几面墙壁的地基,与泥土产生接触,那些墙壁地基,虽然与泥土有接触,但是不会造成回潮。

深度分析:其实只要做过地底架空,房屋下面除了地基深入地底,大面积还是空的,这就对外墙泥土,与墙脚接触渗过的水,都会被渗入空余空间,之后随着排水系统排走。但是这地下架空层的费用,确实不太低,几乎要占用,整个住房修建的三分之一。

综合分析:农村底层回潮的预防方式,除了修建时的架空式修建;修建好了再进行常规方式处理,效果不理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除了采取混泥土管预埋,使用导入坑井的方式,排除到室外,其他确实没有太好的办法。这方法,施工方式与难度有点大,需要现场反复测量,与演算其施工原理以及可行度;为避免无效施工,没有九层把握不可实施。
原创文字/头条首发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