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蛋会升高身体内血胆固醇水平吗?
了解了胆固醇与鸡蛋的关系后,很多人会问:“我们吃了鸡蛋,就相当于吃了很多胆固醇,是否血液里的胆固醇就会变多,然后就有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事实上,人的身体可不是水杯,你往里倒多少液体就留下多少液体。血液很多营养素的水平和摄入的营养总量并不成正比。
近年来多项医学研究表明,血胆固醇水平与摄入脂肪含量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的关系更大一些,而与每日摄入的胆固醇总量关系并不大。
人体的胆固醇不是靠摄入维持的,而是主要靠自身合成的,从食物中摄取的占比很少。肝脏每天合成1000毫克胆固醇,这远远大于一个蛋黄中所含有的胆固醇。

我们回顾一下发表于《JAMA》的这项研究,研究者分析了近3万名美国成年人的数据,平均随访大约17年,结果显示每天摄入1.5个鸡蛋的成人患心脏疾病的风险略高于那些不吃鸡蛋的人群,摄入鸡蛋越多,患病风险越大,早逝的几率也会增加。听起来数据量很大,证据确凿。但是事实上,这个研究有几个缺陷:1)参与者通过会议填写的饮食习惯不一定可靠;2)17年间参与者的饮食习惯不可能不变(谁能连续17年每天固定吃一定数量的鸡蛋并且还记得住);3)结果得出的关联性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事实上,关于吃鸡蛋能否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可不止这一个,近几年各种研究层出不穷,可谓是“神仙打架”!2018年,中国一项对近50万人进行的研究显示,每天吃一个鸡蛋可能降低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2018年,中国另一项研究观察了2.8万人近10年的随访发现,每天一个鸡蛋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所以说,结合第一项研究的局限性,后两者的研究结论显然更为站得住脚!也就是说,健康人每天一个鸡蛋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风险。
而美国心脏协会也认为,对于想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人来说,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严格控制总脂肪摄入和饱和脂肪摄入。
鸡蛋到底应该怎么吃?其实总结而言,健康人每天吃一个鸡蛋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并且有好处。而对于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由于体内脂肪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还是需要控制从食物中摄入胆固醇,一周最多吃三个蛋黄。